是,他们想为建筑行业培养一些人才,让这些新鲜血液们在这个行业里少走一些弯路,对这个行业更有期待,不至于让他们刚出校园就被社会的残酷与职场的尔虞我诈所迅速给磨灭了他们的灵气。
这才是他们最大的目的。
然而这些事说的倒是挺简单的。
真正做起来要注意的地方很多。
最明显的一方面就是双方认知的差异。
他们有时候会对学校推荐过来的优秀准毕业生的能力有了过高的评估,从而提前给了他们相对艰巨的任务,给增添了很多压力。
这种事可大可小,所带来的伤害也有不少。
这就像让一个还没有学会走路的小家伙跑步,然后一堆大人在旁边评价他跑的好不好,要是跑不好就批评或甩脸色。
有时候他们自己没有甩脸色或者批评,身为刚入职场的新人却是战战兢兢的,这个分寸要掌握好。
目前他们三人的分工比较明确。
她负责招人挑选人才,对人才做一定的评估并进行简单的划分,凌芒雪平时就负责带人,教授他们理论方面的东西;陶思温则负责实践操作与带项目。
这也算是他们个人特长的更深层次的发挥。
陶思温这两年做的实验性的项目很多,在建筑业的年轻一辈建筑师里算是成就很高的,他既做传统、常规的建筑,也不断的尝试新型建筑,涵盖范围广,又恰好能掌控。
就拿陶思温新尝试的影视道具、场景这一块来说,他做的那部电影的场景和道具做的非常深入人心,也很惊艳。
那部电影最大的卖点也是他们的场景设计和道具,为此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人就有很多,算是在影视场景和道具这一块第一步就走的很稳也很成功。
所以他这方面的项目也接了不少,很大程度的丰富了他们项目的种类。
影视作品的场景和道具这一块跟常规的建筑是不一样的,影视作品的场景与道具更追求美感,帮助演员和观众进入影视作品所展现的情节里,让演员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有时候演员会做一些行活,就是所谓的按模式照搬,而不带有个人情感和对这个角色做特有的设计。
但有足够用心的场景,也会让他们升起不辜负这个场景得心思。
不过这种可能性终究是过小了,尤其是对于现在所谓的流量明星而言。
流量本不应该是个贬义词,但随着大量的实力与人气不符的明星出现这个词也渐渐带了一层贬义。
早几年这种情况特别严重,流量上来了,演技与作品却没有。
经过市场的筛选与淘汰,从今天开始,流量为王的规则已经渐渐显示了它的颓势,往后逐渐会出现演技与流量匹配的实力偶像出现。
这对整个影视圈与观众都是一件好事儿。
而不少新招进来的小年轻们也都对影视作品的场景设计更有兴趣,反观常规建筑这一块就显得冷清了不少。
禇非悦他们也不着急,每个学校挑选四五名学生进行培养。
培养的时间他们也做了详细的规划,有一年、两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培养计划。
至于这些学生能坚持多久,就看他们自己的职业规划与人生规划了。